11月29日,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在京举办“京张奥运场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专题研讨会”。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部分奥运场馆宣传工作负责同志参会并介绍场馆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情况,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曼丽,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海媒总监张少伟,中国外文局西欧及非洲传播中心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胡月作为专家参会并就场馆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发表建议。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汲传排主持会议并讲话。
汲传排在讲话中指出,做好奥运遗产传承事业的对外宣传工作,是向国际社会宣传北京双奥之城丰硕成果、展示新时代中国辉煌成就的重要一环,意义重大。希望各位专家积极出谋划策,各场馆积极提供线索和素材,与奥促机构联手,向世界讲好奥运中国故事、奥运北京篇章。
(汲传排讲话)
程曼丽表示,场馆的国际传播不应局限为年度计划或两至三年的短期计划,也不应局限为仅局限于单个场馆的局部计划,而应开展协同传播,即顶层设计之下进行协同联动式传播,将所有场馆的长期国际传播建设纳入到整个国家形象传播的大战略中,与国家发展战略和传播战略相一致,以系统集成思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国际传播工作。她从传播规律和要求的角度对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奥促会作为传播组织者应注意进行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实现多方信息共享。二是双奥之城北京是我国独有的品牌,在传播内容挖掘方面要注意讲故事、重策划、有亮点。三是要对传播受众群体进行细分,找到目标受众。四是传播渠道应结合目标受众情况进行选择。五是传播效果应进行评估,可委托专业公司评估落地效果。
(程曼丽发言)
张少伟表示奥运场馆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关注度较高,而且正面评价居多,奥促会今年开设推特、X、领英三个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一年来已有近10万的粉丝量,先后出现了数篇阅读量上百万的爆款贴文,这充分说明奥运遗产方面题材非常受国外受众的关注。她建议,一是要力争将鸟巢、水立方、冰丝带这样的奥运场馆打造成为新时代中国的中华文化标识。二是传播过程中要讲真实的故事,同时将细节传播出去,这样才能构建可信、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三是要注意深化利用UGC内容(用户原创内容)的素材库,关注海外受众关注点,进行二次传播。四是注意增强和国际奥委会这样影响力较大的国际组织的合作,增强权威性。五是注意场馆间宣传素材共享,打通内部信息,就现有素材发挥最大传播效果。六是采取变通方式对赛事和活动进行宣传,规避侵权风险。
(张少伟发言)
胡月重点介绍了中国外文局在国际传播方面开展的相关业务和特色。外文局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国际传播机构,旗下有21家直属单位,在1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6个驻外机构,国际传播网络覆盖了全球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用40多个语种,出版1000多种图书或多语种期刊。作为中宣部下属的国际传播机构,外文局在国际舆情研判、对外报道、对外传播手段和效果的评估方面都有长期的实践和成果。外文局的特色有三个,一是深化品牌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二是项目化运作,实现有效的传播。三是多元服务,助力国际传播。她表示,下一步中国外文局愿意积极助力,为场馆进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贡献力量。
(胡月发言)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研讨会举办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近3周年为背景,旨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冬奥会的相关指示精神,研讨会以提升场馆的国际传播能力为切入点,力争通过会议举办对场馆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有所助益。会后奥促会将进一步巩固拓展会议成果,建立场馆热点宣传事件预告、宣传素材共享、宣传经验定期分享机制,加大奥促会海外社交媒体矩阵对各场馆的宣传力度,以帮助各场馆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放大宣传效应,扩大品牌影响,从而促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并带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国家体育场总经理助理石磊、国家游泳中心品牌创意部负责人郭琳、国家体育馆文化和拓展部经理刘静、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兼工会主席董晨明、五棵松场馆运营公司副总经理袁颖慧、国家网球中心品牌中心负责人白雪、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冬奥园区)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张思源、张家口奥促中心副主任李海璐、张家口兴垣集团党委办主任兼宣传负责人张慧颖和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发展研究部部长李虹艳、副部长刘楠,宣传推广部部长王澄、副部长祁轩等参加本次研讨会。
(参会人员合影)